翡翠基础知识总结
一、翡翠概述
(一)名称由来
相传源自中国古代翡鸟(羽毛红色)和翠鸟(羽毛绿色),因翡翠主要颜色类似这两种鸟的羽毛色而得名。
翠鸟
(二)定义
由硬玉、钠铬辉石和绿辉石等组成的矿物集合体,主要产于缅甸,又称缅甸玉。
(三)形成与产地
- 形成:矿床包括原生矿(变质岩中的片岩和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)和砂矿(原生矿风化形成,属沉积成因),成因有变质成因和沉积成因。
- 产地
- 主要产地:缅甸北部,砂矿产出质量较高,著名产地有帕敢、后江和莫敢。
- 其他产地:俄罗斯西萨彦岭1959年发现宝石级翡翠矿床,90年代中后期进入市场,其翡翠颜色、质地、透明度较差。
(四)基本性质
- 矿物组成
- 主要矿物:硬玉、钠铬辉石、绿辉石,可含少量角闪石、长石、铬铁矿等。
- 次要矿物:角闪石族矿物(多为碱性角闪石,如阳起石、普通角闪石、镁钠闪石等)、长石族矿物(缅甸和俄罗斯所产翡翠中含量不超30%)、非晶质物(深色金属矿物及有机碳混合物)。
- 副矿物:锆石、石榴石、帘石和磷灰石等硅酸盐类矿物。
- 原生矿物:少量铬铁矿。
- 其他矿物:俄罗斯西萨彦岭翡翠含辉钼矿;表生矿物有褐铁矿(黄色翡翠致色矿物)、赤铁矿(红色翡翠致色矿物)、高岭土(长石风化产物)。
- 结构 变晶结构分为粒状变晶结构(如豆种翡翠,粗粒不透明质地粗,细粒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质地好)、柱状(纤维状)变晶结构(质地好,多为玻璃种)、斑状变晶结构(晶粒粒度相差悬殊,常见硬玉矿物既是基质又是变斑晶,有多种生成条件)。
豆种翡翠手镯
品质一般的多结构翡翠雕刻件
品质较好的糯冰高冰雕刻件
玻璃种翡翠观音
玻璃种绿色翡翠挂件
- 物理性质
- 力学性质:纤维状微晶硬玉矿物交织成毯状结构,韧性强,莫氏硬度6.5 – 7,耐磨,相对密度3.30 – 3.36(一般3.33),硬玉解理面反射形成“翠性”,可用于鉴别。
- 光泽、透明度和折射率:玻璃至油脂光泽,抛光表面有“橘皮效应”,透明度受矿物颗粒大小、排列方式和颜色深浅影响,折射率1.65 – 1.68(点测法1.65 – 1.67,一般1.66)。
- 吸收光谱及发光性:437nm线是特征吸收线,铬致色绿色翡翠有630nm、660nm、690nm特征吸收线,天然翡翠大多无紫外荧光,处理翡翠荧光特征不同。
(五)颜色分类
- 绿色:色调复杂,成因与铬离子、铁离子替代及其他矿物有关,可归纳为翠绿色(最佳)、阳绿色、豆绿色、瓜青绿色、油青绿色、墨绿色。
- 黄褐色:次生色,由氧化铁(褐铁矿)致色。
- 红色(翡色):与黄褐色成因类似,由次生氧化铁矿物(针铁矿、赤铁矿等)形成。
- 紫色(紫罗兰色、春色):成因有Mn2+替代硬玉中Al3+或Fe2+与Fe3+离子跃迁两种观点,按深浅有浅紫、粉紫、紫、蓝紫。
- 黑色(墨翠):成分含过量Cr和Fe,呈深绿色,边缘或透射光下明显。
- 无色:由较纯硬玉矿物组成。
- 多色:含两种或以上颜色,如春带彩(紫带绿)、春带翡(紫带红)、福禄寿(绿、红、紫同现)。
帝王绿蛋面戒指
油青绿糯冰手串
黄褐色翡翠如意挂件
红色翡翠雕刻挂件
淡蓝紫色观音挂件
墨翠雕刻挂件
无色(淡色)手镯
紫带绿双色手镯